一、逻辑漏洞诊断:揪出论文中的"隐性骨折"
案例演示:
原段落:
"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创新,因此传统制造业必须全面转型。"
AI逻辑检测报告:
- 原句:"因此传统制造业必须全面转型"→ 问题:缺失中介机制(如何推动?),存在强制性因果谬误→ 修改建议:补充"数字化转型通过数据实时反馈(Porter, 2021)和快速原型设计(Brynjolfsson, 2020)缩短创新迭代周期,这使得传统制造业在研发端具备..."
- 论证强度检测:→ 需补充: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创新的实证研究(如《MIT斯隆管理评论》2023年面板数据)→ 理论缺口:可引入"动态能力理论"(Teece, 1997)解释转型阈值
二、深度改写实战:从空泛到精准的学术手术
(Before)模板化表达:
"大量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对教育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After)理论驱动改写:
▶ 理论嵌入:引入"技术接受模型"(Davis, 1989)+ "教育4.0框架"(UNESCO, 2021)
▶ 案例支撑:如"可汗学院基于ML的个性化学习路径系统使完课率提升37%(Nature Education, 2023)"
▶ 风格优化:改为现象驱动句式——"当ChatGPT在2023年渗透率达19%的教育场景时(HolonIQ数据),其引发的自适应学习革命正在重构..."
三、全流程润色:期刊级表达锻造术
SSCI风格优化示例:
原句:
"我们研究发现,员工幸福感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优化要点:
- 术语统一:改为"组织公民行为-财务绩效关联性"(匹配管理学期刊用语)
- 数据强化:补充"基于World Happiness Report与Compustat数据库的匹配分析(N=2,147)"
- 句式升级:→ 被动改主动:"纵向追踪显示,幸福指数每提升1SD,ROA增长0.18个标准差(p<0.01)"→ 删除冗余:"相关研究"→"Meta分析显示(Harter等,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