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
别让文献综述拖后腿!5个技巧让你不再头疼​
别让文献综述拖后腿!5个技巧让你不再头疼​
PaperXie
2025-08-22
50

问题一:文献综述必须单独写吗?​

不一定!文献综述的呈现形式可以很灵活。有些论文会将文献综述融入前言,借助前人研究自然引出研究问题;有些则会在引言后单独设置“文献综述”板块。关键是要根据论文类型来决定:思辨类论文适合前者,而质化或量化研究则更适合后者。

​问题二:按主题梳理文献,为何还被说“不聚焦”?​

这是因为很多人只做到了第一步“围绕研究主题”,却忽略了更关键的第二步:筛选出与研究问题最相关的维度。比如研究“网络情绪型舆论特征”,如果从表征、成因、影响、引导四个方面全面展开,而论文最终只解决“特征混淆”和“引导策略”两个问题,那么前两部分的文献就显得多余了。

​解决方案:​​ 提前规划好文献梳理的维度,确保每一部分都直接服务于研究问题的推导。

​问题三:研究太新,找不到相关文献怎么办?​

研究问题创新不等于没有文献可综述!关键在于转换思路:从检索“研究问题”变为检索“研究主题”。

​两个实用技巧:​

  1. 同义/近义词检索:一个概念往往有多种表述方式,比如“体能训练理念”也可检索“训练思路”、“训练方法”等。
  2. 句子检索:在知网高级检索中选择“句子”,输入2-3个关键词。比如找“体能训练理念”包含什么,可检索“体能训练理念+包含”。

​问题四:文献批评必须引用文献吗?找不到支撑怎么办?​

是的!使用他人观点能增强批评的可信度。如果找不到文献支撑,很可能是因为该批评缺乏学界共识,属于个人主观判断。

​解决方案:​​ 最好换一个更有依据的角度提出批评,或者加强论证,说明为何这样判断。

​问题五:有引用还被批“与研究问题无关”?​

这是因为文献批评未能与前文梳理形成逻辑闭环。文献综述—批评—研究问题之间应该形成一条清晰的逻辑链:你梳理什么,就批评什么;批评什么,就研究什么。

​解决方案:​​ 如果论文的创新点是研究方法,那么文献梳理时就应侧重已有研究用了哪些方法;批评时则指出这些方法的不足,从而引出你所采用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