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文献综述的呈现形式可以很灵活。有些论文会将文献综述融入前言,借助前人研究自然引出研究问题;有些则会在引言后单独设置“文献综述”板块。关键是要根据论文类型来决定:思辨类论文适合前者,而质化或量化研究则更适合后者。
这是因为很多人只做到了第一步“围绕研究主题”,却忽略了更关键的第二步:筛选出与研究问题最相关的维度。比如研究“网络情绪型舆论特征”,如果从表征、成因、影响、引导四个方面全面展开,而论文最终只解决“特征混淆”和“引导策略”两个问题,那么前两部分的文献就显得多余了。
解决方案: 提前规划好文献梳理的维度,确保每一部分都直接服务于研究问题的推导。
研究问题创新不等于没有文献可综述!关键在于转换思路:从检索“研究问题”变为检索“研究主题”。
两个实用技巧:
是的!使用他人观点能增强批评的可信度。如果找不到文献支撑,很可能是因为该批评缺乏学界共识,属于个人主观判断。
解决方案: 最好换一个更有依据的角度提出批评,或者加强论证,说明为何这样判断。
这是因为文献批评未能与前文梳理形成逻辑闭环。文献综述—批评—研究问题之间应该形成一条清晰的逻辑链:你梳理什么,就批评什么;批评什么,就研究什么。
解决方案: 如果论文的创新点是研究方法,那么文献梳理时就应侧重已有研究用了哪些方法;批评时则指出这些方法的不足,从而引出你所采用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