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
论文研究背景怎么写才能引人入胜?
论文研究背景怎么写才能引人入胜?
PaperXie
2025-09-15
1

 在学术论文的写作中,前言部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就像是一扇窗户,让读者透过它窥探到论文的核心内容与价值。而作为前言的首个逻辑要素,研究背景的写作更是直接关系到能否吸引读者的目光,激发他们深入阅读的兴趣。

 很多作者在撰写研究背景时,常常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过度依赖政策文件或领导人讲话。这种方式虽然能为研究提供一定的权威性和背景支撑,但往往也会让内容显得枯燥乏味。政策文件和领导人讲话本身具有严肃性,若作者再大篇幅地罗列其内容,很容易使研究背景的论述变得拖沓、臃肿,让读者望而却步。实际上,研究背景的写作可以更加灵活多样,以下是 C 刊论文中常见的 4 种引人入胜的写法。

一、适当 “设问”,制造悬念

 通过 “设问” 来呈现研究背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设问能够制造悬念,勾起读者的好奇心,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想要继续阅读下去,以寻求答案。同时,设问还能在论文与读者之间搭建起一座对话的桥梁,让读者产生一种参与感。

 例如,《中国城镇家庭储蓄率之谜 —— 基于年龄 — 时期 — 组群分解的再考察》(《中国工业经济》2019 年第 7 期)一文,在前言开头提到了 Modigliani 和 Brumberg 的生命周期假说,随后作者巧妙地设问:这个假说对于中国是否同样适用呢?这一追问瞬间质疑了经典理论的普适性,引发了专业读者的强烈兴趣。接着,作者又展示了两篇方法相似但结论不同的论文,进一步制造出 “不得不问” 的紧张感,如 “为什么以上两篇论文采用类似的方法和数据却得到了完全不一样的结果?为什么以上两篇论文所得到的家庭储蓄率 - 户主年龄曲线都不是生命周期假说所预测的倒 U 型”。通过这样层层设问,该文成功地提升了论文的吸引力。

二、突出 “后果”,引发共鸣

 突出 “后果” 也是一种能够增强研究背景吸引力的写作手法。负面的后果往往更容易触动读者的情感,使他们感同身受,产生共鸣。同时,严重的后果还能凸显问题的紧迫性和警示性,让读者出于对自身安全或利益的考虑,更加关注论文所探讨的问题。

 以《城市房价泡沫及其传染的 “波纹” 效应》(《中国工业经济》2018 年第 12 期)为例,文章从住房制度改革谈起,指出 “房价飞速上涨,部分城市的房价泡沫问题引发舆论广泛担忧。房价泡沫化不仅导致城市的中低收入阶层难以实现‘住有所居’,还可能将大量资源引入房地产行业,对实体经济产生挤出效应”。这里既谈到了房价上涨对个人的影响,又提到了对实体经济的危害,让读者深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随后,文章还指出 “城市房地产市场之间存在紧密关联,部分城市的房价泡沫会迅速传染到其他城市,引发所有城市价格超调。忽视房价泡沫传染效应可能使房地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被低估”。这些风险警示,能够引起读者对潜在问题的警觉,从而更加专注于论文的内容。

三、营造 “反差”,打破常规

 营造 “反差” 可以打破读者的常规认知,制造出 “意料之外” 的效果,而人们往往对这种出乎意料的事情更感兴趣。强烈的反差还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促使他们思考反差产生的原因,进而参与到问题的探讨中。

 《读大学 “有用” 还是 “无用”—— 新时期农民高等教育价值观的扎根理论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21 年第 10 期)一文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作者在前言部分先提到 “在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时期,继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先扶智’的重要指示,对持续推动我国乡村振兴、在脱贫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紧接着却指出我国农村地区仍存在 “读书无用论” 思想,农民 “不重视教育,甚至不支持子女读书”。这种观点上、地域上以及趋势上的反差,打破了读者的预期,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为论文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深入 “生活”,贴近实际

 研究背景的写作如果能够深入生活,贴近普通人的现实生活,让读者看到论文与自己的相关性,那么就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贴近生活的研究背景通常会使用具体的案例或鲜活的故事,将抽象的命题变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比如《社交媒体图文型广告的 “得” 与 “失”:商家形象 vs. 产品态度》(《中国工业经济》2019 年第 10 期)一文,在说明 “社交媒体广告蓬勃发展” 时,引用《2018 年全球数字报告》的统计数据后,又列举了 “可口可乐运用 Facebook 开展病毒营销,杜蕾斯深扎微博运营着力实现粉丝经济,拼多多依靠微信朋友圈三年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 等具体案例。这些都是读者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品牌和现象,大大降低了理解难度,让读者更愿意读下去。再如《“拖下水”:个体、关系、结构互动实验研究》(《学术交流》2015 年第 2 期),通过介绍一部反腐电视剧中某官员被 “拖下水” 的剧情,引出抽象的理论问题,这种源于生活的案例,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总之,研究背景的写作并非难事,关键在于要跳出传统的写作模式,灵活运用各种手法,如适当设问、突出后果、营造反差、深入生活等,将政策文件、领导人讲话等内容与论文的具体情境相结合,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优化写作立场,让研究背景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读者,提升论文的影响力。